认识你自己——架通人大法学考研成功规律与找到适合自己备考方法之间的桥梁 万泽宇 中国政法大学 2022年民商法405分(最高分)
1. 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修读法律英语和法学双学位;共参加了2020、2021和2022年三次人大学硕考试。首次报考时我的专业课尚未修读完毕,备考时间与所做准备寥寥,我内心也完全把它当做是一场体验之旅,初试仅获得320+。这次体验感觉不错——我发现人大学硕考题是围绕着基本考点出发考察考生的论述能力,而非考察琐碎知识点的记忆情况,所以准备考研时再次报考人大学硕;那年我通过法大师兄师姐的上岸经验贴了解到规源法学,购买了全程班服务。尽管决定认真备考,但因为同时准备法考和考研,法考延期一个月、导致考研复习进度中断且复习后期疲惫、厌学,虽然顺利通过了2021年的法考,但考研初试得分366,与复试线(370分)失之交臂。第二次考试的体验很糟糕,那种复习进度失控、资料越堆越多,坐在考场上看着时间流逝,看着熟悉的概念、似曾相识的题目搜索枯肠的感觉,让我窘迫、懊悔,不甘心。于是我总结自己备考失败的经验,决定再战。这次备考过程中,我才算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我将在本文中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参考。
![]() ![]() 2.2 公共课复习方法 考研英语与考研政治风格相似——就应试来讲,能过四六级、基础过关的前提下,直接研究题目比提高语言水平的效益更高。我在重复记忆时经常感到疲惫,所以没有完整地背过单词书,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做题:买了张剑黄皮书全套,除了作文外全部做完(阅读80篇、完形填空、新题型);做完当天订正,观察这个题目大致属于何种类型;遇到不解之处就带着问题去找网盘资源——考研英语——某个专项,听听老师讲解的做题技巧。我听过唐迟的阅读技巧课、赵楠楠的完型技巧课,技巧课的干货相对密集一点,值得推荐。作文准备方式为:看真题的范文,提取自己喜欢的例句、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再看黄皮书作文技巧部分分析的作文结构——首段描述画面内容,两到三句;主体段落进行多种方式论述,加强、对比、反正等结构;结尾段落选择回归主题等——用以组织自己的文章。考研作文重在表达,描述画面要精细,表达观点不必面面俱到,找一个论点展开论证即可,一个优秀的论证框架可以套用到多个题目之中,大家研究范文时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论证结构上。 在遇到难答的问题时,知识体系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以初试中宪法学“简述我国监察委制度”,和知识产权法“新法中将直播画面确认为何种权益”为例。前者属于宪法学近几年的重大热点问题,在讲义中也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所以面对“简述整个制度”这种大题,想要完整写下讲义内容是不太现实的;我选择的方法是选择如下几个角度——监察委的概念、在国家制度中的定位、监察委的权力来源、监察委的权限、对监察委制度的评价(讲义中对公检法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公安权重的批评)。后者属于我没见过的漏洞问题——考前读过的资料中,这类案件就是被作为“侵犯与著作权相关的其他权利”来处理的,而题目却问,“之前如此、新法颁布后应当如何”。人大学硕的考察方式就是题量少+不简单,如果一题答不好、分数就会大幅跳水;我们又很难对所有知识面面俱到,所以未来大家很有可能在考场上面对“超纲”题。我对这个题的处理方法是:先分析所有的可能性(作为视听作品、作为表演、作为广播……),最后给一个结论。当然这种答题方法不可能不扣分,但我认为拿到基础分是有把握的,毕竟无论考察何种问题,最终都要落到知识点上,知产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保护符号,作品、邻接权的对比和区分也是著作权的重点问题,那么不论结论是什么,本题的考点就是直播画面的保护方法。所以,在面对没有把握的题目时,不妨从知识体系找找关联知识点,还是可能命中考点的。 4. 考试的心态 5.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