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之法学理论专业导师系统介绍

时间:2011-08-16 20:57  来源:未知   作者:Jurist   点击:分享到QQ空间
[摘要]前言:法学专业的导师数量、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不仅体现了法学院师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而且是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确定具体专业及其选择自己导师的参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

前言:法学专业的导师数量、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不仅体现了法学院师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而且是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确定具体专业及其选择自己导师的参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学院老师的背景、教授课程、研究方向、最新研究成果也是考生复习中提炼考点、抓取重点以及把握理论动态和前沿的一种综合性分析判断参考信息。基于以上原因,下文对人大法学考研中的法学理论专业的导师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以便于大家对法学理论专业的导师有全面认识,进而帮助自己报考和复习。

      目前,法学理论专业共计有16位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为张曙光,学科主导人为朱景文。
 

朱景文教授

一、简介

朱景文,1948年生,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1986-87,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CLEEC项目访问学者;1996-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Fulbright访问教授;1999-2000,荷兰莱顿大学欧洲研究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

 

二、讲授课程

1.法理学,

2.法社会学,

3.比较法总论,

4.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5.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PRC

 

三、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2.比较法总论

3.法社会学

4.法律与全球化研究

5.现代西方法哲学

 

四、主要科研项目:

  1. 中国法学会十大专项规划之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2010年立项)
  2. 中国人民大学项目“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0年立项)
  3. 教育部9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创新基地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报告”(2007-2010)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2002-07)
  5.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比较法社会学:框架和方法”(1996-01)
  6. 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项目“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1992-95)
  7.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WTO与法律全球化研究”(2003-07)
  8. 教育部博士点项目“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研究”(1998-02)

 

五、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

2011,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中国立法60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法理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跨越国境的思考——法理学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08法社会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008比较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2,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1,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2004.,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检察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4,现代西方法社会学,法律出版社;

2.论文:

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中国社会科学》(3)

2009,中国法治道路的探索,法学(7)

20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法学家(6)

2008,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分析,法学研究(5)

2008,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中国社会科学(3)

2007,中心与边缘——法律发展的全球视角,《新视野》(1)

2006,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法学家》(6)

2006,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法理学与法史学》(10)

2005,关于立法发展趋势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6)

2004,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的比较法思考,《法学》(1)

2004,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新华文摘》(1)

2003,国际标准和中国法律改革,2003年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年会宣读,《法学家》(3)

2003,法治和关系:是对立还是包容——从韦伯的经济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谈起,《环球法律评论》2003/春季号

2001,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法制与社会发展》(4)

2001,从比较法、法社会学到比较法社会学,《环球法律评论》(1)

2000,关于法理学向何处去的几点意见,《法学》2000年第1期;

2000,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第1期;

1998,关于法律和全球化的几个问题,《法学》第3期;

1998,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比较法研究》第一期;

1995,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国法学》第3期;

1994,关于法律关系的概念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第3期;

1992,法制发展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政治与法律》第1期。

1989,对传统法律观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和中国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比较法研究》(2)

1982,试论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合著,《法学研究》(5)

 

六、科研奖励

  1. 2009年《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获第三届司法部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一等奖;
  2. 2009年《中国法律发展报告》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3. 2008年《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 2008年《法理学》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 2006年《法社会学》获第二届司法部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
  6. 2006年《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7. 2002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获第一届司法部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一等奖;
  8. 2002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 2002年《法理学》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0. 1997年《法理学》与沈宗灵等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1. 1992年《法学基础理论》与孙国华等人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七、社会兼职

1.中国法学会理事;
2.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3.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

 

八、联系方式

(010)82500385(O);zhujw@ruc.edu.cn

 

 

张志铭教授

一、简介

1962年2月出生,浙江籍。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3)、法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8)。自1986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讲授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

2.法学方法论

博士生:

1.法理学专题

2.法律方法

3.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专题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法治与公共政策

2.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

3.法律解释

4.法律方法

5.法律职业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转型中国社会的法制化治理(新世纪人才项目);

2.中国法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项目);

3.网络色情淫秽的法律规制研究(教育部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1.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报纸发表理论、学术文章70余篇,包括《二十世纪中国的律师业》、《欧洲人权法院判例法中的表达自由》、《法律解释研究》、《法律解释探微》、《法律关系综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等专题论文。

2.专著:《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合著,1995)、《法律解释操作分析》(1998)、《法理思考的印迹》(2003)、《世界城市的法治化治理》(合著,2005)等多本;

3.译著:《惩罚与责任》(合译,1989)、《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合译,1993)、《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1995)、《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合译,1995)、《宪法的政治理论》(1997)、《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合译,1998)等多本。

 

六、社会兼职

2005年8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此前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

 

七、联系方式

010-82500372

zhangzhiming@263.net

 

 

朱力宇教授

一、简介

1952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99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政府奖学金)。2000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

 

二、开设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3、立法学研究

4、人权法研究

博士生:

1、立法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3人权发研究

 

三、研究领域

1、立法学

2、人权法理论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欧盟的人权立法与实践》(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

2、《我国立法体制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中欧关系发展报告:欧盟对华人权政策和中国的对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4、《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问题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子课题)

6、《“十五”规划法律基础课程研究》(教育部“两课” 教材建设基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民主政治理论与建设研究(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8.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司法部200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

2、《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问题研究》

3、《依法治国论》(主编)

4、《立法学》(主编)

5、《法理学案例教程》(主编)

6、《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

主要论文

1、《马克思的“幽灵”与德里达的人权思想》

2、《论“经济人”假设在法学研究中运用的问题》

3、《立法体制的模式问题研究》

4、《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依法治国”——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特征》

6、《论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转变》

7、《论新中国立法体制的沿革》

8、《中欧人权观的异同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9、《欧盟人权法的法律渊源》

10、《欧盟监察专员制度的产生及运作》

11、《从歌德尔定理看法学研究》

12、《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

13、《“法律基础”课网络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14、《关于法的效力的几个问题》

 

六、社会兼职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七、主要获奖成果

《立法学》,2009年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

 

七、联系方式

010-82500368,zhuliyu@263.net

 

 

史彤彪教授

 

一、简介

史彤彪,男,1962年出生于山东昌邑。1981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师从吕世伦和谷春德两位教授,研习西方法律思想史。1988年留校任教。2000年又拜曽宪义教授为师,获得法律史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全国西方法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先进个人”。

 

二、教授课程

现代西方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职业伦理学。

 

三、研究方向

现代西方法哲学、比较法、西方法律思想史。

 

四、科研项目与课题

1.“人类法律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

2.自然法思想与西方法律文明,人大社科基金项目。

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域外影响”分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

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影响,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独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威严与尊严——中西法律文化宏观比较,独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论文

西方对国王的两次大审判——英国查理一世案与法国路易十六案的比较,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2期。

正当程序中的自然法因素,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鼓励见义勇为不如尝试国家补偿,法制日报2010年6月9日。

自然法思想对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自然法视域中的奴隶制度,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3期。

自然法思想对民法和国际法的贡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美国宪法中外国人的智慧,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6期。

在宣誓中培养对法律的感情,法制日报2005年12月1日。

法国大革命前期的权力分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批判与超越——大革命时期法国人对英美宪政的认识,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第2期。

试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宪政建设的教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2期。

将可预期利益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的法理分析,2004年人民司法第5期。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学家2004年第2期。

关于法律和制度名称的片想,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欧洲思想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中西方思想家立法观念的比较思考,法学家2002年第6期。

公民陪审义务法定化探析,法制日报2002年8月18日。

孟德斯鸠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法律对“不仁”真的无可奈何?——道德刑法化的思考,人民司法2002年第9期。

试论斯蒂格.乔根森的“多元论法学”,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

中西方法律思想家法律价值观的比较思考——兼议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1期。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373, shitongbiao1234@sina.com

 

 

冯玉军教授

一、基本情况简介

冯玉军,1971年生,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朝阳法律评论》主编;2003年留校任教,2005-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德华基金项目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9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2007-08年,美国天普大学L.L.M课程。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等职。

 

二、主要研究方向

现实法理论、法经济学、法律与宗教问题、法律全球化理论、东亚法哲学、比较法学

 

三、主要开设课程

法理学、法经济学、立法学、法律基础、比较法学、法社会学

 

四、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重点项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主持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度研究品牌计划《中国宗教事务法制化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现状调查、目标模式与行动方案》;

3.主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立法评估研究》;

4.北京市统计局特别委托课题《北京市统计立法意向研究》;

5. 主持2009年度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问题及其法律治理研究》。

 

五、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类:

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以最高引证率为依据(法律出版社,2008,编译)

美国法律思想经典(法律出版社,2008,编译)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个人专著)

法经济学范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个人专著)

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个人专著)

中国法经济学应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主编)

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个人专著)

学术论文类:

“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立法实施状况调查”,《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1期

“论东亚共通法的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解析‘表达权’”,《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1-30

“权力、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理学•法史学,2008(9))

“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的研究谱系”,《法学家》2007年第6期

“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略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法学家》2005年第2期

 “法经济学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法学家》2003年第4期

“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六、主要获奖成果

2010年,主讲的《法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10年1月,论文《权力、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获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10年9月18日,获北京市法学会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0年9月,论文获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二等奖(法理学);2010年10月,被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10年11月24日,专著《法经济学范式》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12月,论文获2010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12月25日,论文获“钱端升法学成果奖(提名奖)”。

 

七、联系方式

Tel: 010-82500380(o);Email: yujunvon@gmail.com

 

 

孙国华教授

一、简介

1925年生,河北阳原人,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为第一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点的建立人、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前后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法学家》、《求是学刊》等杂志编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法制宣讲团高级讲师,中央电大、全国法院业余大学法理学课程主讲或教材的主编和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多年从事法哲学、法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编过多本法学理论教材、专著和工具书,发表了一百五十余篇文章,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和大量的本科生、电大生、在职干部,1986年曾为党中央领导同志讲授法制课,被誉为法学界“走进中南海的第一人”,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特殊贡献的学者。

 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朝阳大学校友会会长、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二、主要讲授课程

法理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民主法制理论

 

三、主要研究方向

法理学、社会主义法律理论,前苏联东欧法学理论

 

四、主要科研项目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法的概念和本质原理”(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

2.“苏联、东欧法的一般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项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

4.法理学——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项目),

5.“社会主义法治论”(教育部博士点项目),

6.法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项目)

7、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司法部重点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我国人民民主法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人民日报》1978年11月24日)、“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法学研究》1978年试刊)、《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全国电大教材)、《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主编)、《社会主义民主:跨世纪的沉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与黄达强教授共同主编)、“法制与法治不应混同”(《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1994版,主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天津人民1995年,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群众出版社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7年,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主编)《法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002年获国家级图书奖,2004年第二版,与朱景文共同主编)、《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主编)、《社会主义法治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编)、“和谐社会呼唤‘和’的法哲学”(见《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5輯516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法理求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主要论文集)及译著等。

《以人为本与法学研究范式》(《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治理念》(《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论法的和谐价值》(《法学家》2008年05期)、《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执政》(《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民族自决权实现方式的法理研究——以全民公决制度为对象的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第3期)、《“科学、民主、人权、法治”的中国之路探索与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中国化六十年》(《法学杂志》2009年第10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理论、结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主编)

 

六、主要获奖成果

《法理学》,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

《法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优秀教材奖,1991;国家教委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992;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公安部金盾奖,1988.

《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奖,1995;

“论法治与德治“,光明日报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

“执政为民和依法治国”,光明日报全国法制宣传日征文一等奖,2003;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佳选择,全国法制宣传日征文优秀奖,2002。

 

七、联系方式

010-88863880,sunguohua2003@263.net

 

 

吕世伦教授

一、简介

吕世伦,男,1934年7月18日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大连市人,1948年4月参加东北民主青年联合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1985-1988年任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第一任所长,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客座教授,现在兼任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吕世伦教授的专业研究方向有法哲学、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他的著作先后六次获奖:北方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图书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作品奖、全国优秀图书奖、教育部优秀教学和科研成果二等奖。

社会兼职:中国法律史学会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前任副会长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管理科学院资深院士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客座教授
                    1985-1988年任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第一任所长

 

二、教授课程

1.法哲学

2.现代西方法哲学

3.西方法律思想史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法哲学

2.现代西方法哲学

3.西方法律思想史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1985年。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宁法律思想史”,1996年。

3、教育部人文科学基金项目“法哲学论”,1998年。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的真善美三维构造解析”,1999年。

5、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部级科研项目(第一个重点项目)“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2004年12月31日批准。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个人专著:

1、《黑格尔法律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法理的积淀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法理念探索》,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理论法学经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5、《现代西方法理学》(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西方史上的法律思想与人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7、《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版。

8、《西方法律思想史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两人合著:

1、《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唐太宗的法律思想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主编:

1、《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国家第一批博士点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2、《法哲学论》,国家人文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列宁法律思想史》,国家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法的真善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订版),国家第一批博士点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马列法学原著选读教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现代理论法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当代西方理论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0、《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下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1、《法社会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12、《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丛书共23部,法律出版社2005-2008年版

14、《西方著名法哲学家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共10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2011年版

发表论文:

《学术的良师益友》,载《求是学刊》2011年第1期

 《职权与职责研究》,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社会主义民主“三化”及其实现机理阐析》,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

《自然法的系谱及其演变——以施特劳斯的“魔眼”为观照》,载《法理学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吕世伦》,载《中国法学家访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当代理论法学精萃系列>代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解读——对法学思维方式、法学思潮及其相关法学学科的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4期

《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契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法学思考》,载《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

《略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序》,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孙文恺<法律的性别分析>序》,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成长的理论解读》,载《成人高教学刊》2008年第5期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解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6期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政府责任》,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转向“人法”的桥梁——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的合理成分》,载《法律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3期

《和谐社会实现公平原则的法律机制》,载《法学家》2007年第3期

《权利与权力关系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

《近代法理念的萌动——西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探析》,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6期

《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北方法学》2007年第6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版

《论西方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西方法律思想研究会编:《自然法:古典与现代》,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版

《西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探析》,载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文集《混合的法律文化》,2007年编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机制研究》,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5期

《“以人为本”的法体系研究》,载《法学家》2006年第1期

《论德沃金的“整体性法律”理论》,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影响》,载《东岳论丛》2006年第2期

《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影响》,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第8期

《军事法体系的前瞻性研究》,《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再探后现代法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人大法律评论》2006年卷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的阐释》,载《中国法理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列宁民主法制思想及对苏联法制的影响》,《俄罗斯法论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考——马克思的理论阐释》,载《中国法理学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中国法理学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论司法的结果公正——从公安局长强奸案的两次不同判决谈起》,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根本法、市民法、公民法与社会法——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中的法体系初探》,载《求是学刊》2005年第5期

《简评<法的合理性研究>》,《光明日报》2005年5月20日

《陈根发<论日本法的精神>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钱福臣<美国宪政生成的深层次背景>序》,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5期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秋季号

《社会、国家与法》,载《东吴法学》2004年卷

《权利意识与法治》,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9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论人权的几个对应范畴》,载《金陵法学评论》2004年春季号

《社会、国家与法——从法的视角思考国家回归社会问题》,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论权利意识与法治》,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列宁的民主法制思想》,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民主法制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法制思想》,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民主法制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拨开当代美国法律解释的迷雾:激进与保守之间》,载《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西方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法——审美的法学思维范式探讨》,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华法系之美》,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

《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缺陷与现代法学的价值合理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

《权利义务关系考察》,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法律·秩序·美》,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

《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述评》,载《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3期

《彼得拉任斯基的心理法学》,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1期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载《法理念探索》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法的真善美三维构造解析》,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赫克的利益法学》,载《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杜尔克姆法社会学思想探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1期

《国家主义的衰微与中国法制现代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3期

《“小政府、大社会”与廉政建设》,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美国种族批判法学述评》,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述论》,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论程序正义在司法审判中的地位和价值》,载《法学家》1998年第1期

 

六、主要获奖成果

1.吕世伦、谷春德主编:《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北方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图书二等奖,1987。

2.《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

3.《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3;

 

七、联系方式

010-88863287

 

 

黄宗智教授

一、简介

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现任人大法理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1966:博士,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6年至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历史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 "。2004年荣休。
1975年至今:《近现代中国》(季刊)Modern China创刊编辑
1986-1995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
2001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创刊编辑
2005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二、主要中文著作

1、专: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法律出版社,2010)

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论文集;550页)

《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2007年重版。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007 年重版。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1992。   重版2000,2006。(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著作奖)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1986。重版2000,2004。(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

 2、论文:

(一)理论与方法:

跨越左右分歧:从实践历史来探寻改革》,2009年12月。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2009年11月。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09,第2期。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探寻中国的现代性--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载《读书》,2008,第8期:58-67。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与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载《领导者》,2008年6月,总第22期。亦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载《开放时代》2007,第4期,5-25页。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载《中国乡村研究》,2007,第5辑,1-23页。

近现代中国与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

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载《读书》2005年,第2期,3-14页。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85-95页。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井和一个问题》,《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02-133页。

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260-2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原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当时没有发表关于当代的部分,后全文纳入作者的《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后又附于作者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书后发表(中华书局,2000,第二版)。

(二)法律:历史与现实

法史与立法:从中国的离婚法谈起》,2009年12月2日人民大学讲座讲稿

调解与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中国法律》,2009年第3期

《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前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

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载《开放时代》,2008,第4期:105-124。

取证程序的改革:离婚法的合理与不合理实践》(与巫若枝合作),载《政法论坛》,2008,第1期,3-13页。

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2007,第10辑,第1-36页。

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2007,第10辑,第37-66页。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清华法学》2007,第10辑,67-88页。

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法庭调解制度的起源、虚构和现实》,《中国乡村研究》2006,第4辑,1-53页。

(三)乡村社会经济:过去和现在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2009年11月。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09,第2期。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与彭玉生合写),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第4期,74-88页。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载《读书》,2006年,第10期,118-129页。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载《读书》2006年,第2期,30-37页,第3期,72-80页。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149-176页。

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中国乡村研究》第2辑,2003年。

《略论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为例》载《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3: 89-94.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载《史学理论》,1993,1:42-60。

《论长江三角洲的商品化进程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营式农业》载《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3: 65-98。

《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 2: 9-15。

《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载《抖擞》, 41 (1980): 8-19。亦载《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0, 11: 1-16。

(四)其他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
《中国法律:历史与现实》总序
《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总序

 

张曙光副教授

一、简介

张曙光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

 

二、教育背景: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三、研究领域:

法理学
主要讲授课程:法理学、法律基础、法理学研究、法理学专题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等

 

三、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

 

四、代表性成果:

1、著作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地方税收法律的研究》2002年中国税务出版社
《法的形成和运作的原理》
《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
《普通法的本质》(译著)2004年07月法律出版社

2、教材
《法理学》(第二版)2007-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立法学》(第二版)2006-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法学基础教程》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
《法学基础理论》
《法理学》(人民大学远程教育教程)2003-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学概论》2005-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八版)2007-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2008-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规源小编)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2010-2014 faxuejiaedu.com All Rirhts Reserved 咨询QQ:1253312325 咨询手机:15801402059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6987698号
姓名:
所在院校:
报考专业:
联系手机:
QQ:
问题咨询: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